湖北日報:仙桃拓寬農民增收渠道——念好“特”“鏈”“融”三字訣
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吳文娟 通訊員 尹立群 李純曼
4月10日,仙桃市陳場鎮諾嘉水稻專業種植合作社育秧工廠,秧苗一片蔥蘢。
這批再生稻秧苗將陸續“搬家”到2.3萬畝水田中,可實現一種兩收、畝產噸糧。
“田還是那塊田,收益大不同。農民種植再生稻,比常規稻畝平增產300公斤,增收600元?!比珖Z食生產先進個人、合作社理事長張遠華說。
2022年,仙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20元,增長8.9%,增幅居全省首位。
發展特色產業、延伸精深加工、推動農旅融合,仙桃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,努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,取得顯著成效。
“特”字當頭
讓農產品優質優價
早在清光緒年間,仙桃就以出產香米聞名。
2008年,“仙桃香米”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。
今年4月初,仙桃香米被第二十二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組委會授予金獎。
如何做活“土特產”文章,讓一粒米香飄全國?
“從選種到種植、加工、檢測,均制定高于國家優質大米標準的團體標準和地方標準,全力打響‘仙桃香米’區域公用品牌?!?仙桃市米業協會會長、裕泰米業總經理王萬虎介紹。
依托仙桃香米生產企業,仙桃推廣 “稻鱔共育”“稻鱔菇”“再生稻”等高效種養體系,以統一培訓、統一供種、統一育秧插秧、統一防控、統一收購、統一加工銷售的“六統一”模式,發展水稻訂單面積71.5萬畝。
“一粒米”的興農富農效應進一步放大。該市培育出水稻產業合作社126個、家庭農場255個;優質品種種植率達100%,認定有機產品1個、綠色產品9個;擁有大米食品企業6家,拉動水稻一二產業實現產值50億元。
眼下,仙桃打造更多特色鮮明的“土特產”,叫響“仙滋鮮味”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。
“鏈”上發力
讓農產品增值增效
允泰坊公司黃鱔加工車間,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。
允泰坊公司投資1200萬元,新建標準化食品生產車間,與高校合作開展黃鱔生鮮及調理制品保鮮關鍵技術研發。
公司開發的藤椒鱔片、鱔魚絲、鱔魚火鍋等黃鱔系列產品,一經面世,就備受消費者青睞。
仙桃市提出,重點推進30公里黃鱔產業示范帶建設,推進黃鱔產業生產、加工、流通一體化發展,加快打造百億級產業。
支持黃鱔精深加工企業發展壯大,引導企業進軍黃鱔醫用、保健領域,放大產業質效。
小小黃鱔,“拱”出一個富民產業,全產業鏈綜合產值超過50億元。
圍繞黃鱔等特色農產品,仙桃扶持壯大一批農業龍頭企業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,拓展農產品加工深度,實現從“低價值”農業向“高價值”農業邁進。
“融”進旅游帶
讓農民搭上致富快車
高雅馨香的蝴蝶蘭,甜美可口的草莓,刺激驚險的VR科技體驗……漫步九合蘭園各個園區,既有生態美味,更有風光趣味。
作為一家臺商投資的休閑觀光農場,九合蘭園呈現出豐富的“農業+”業態,今年新增投資3000萬元,建設無動力設施、太空艙住宿項目和篝火廣場,預計7月前可對外開放。
在胡場鎮潭湖村,4座荊楚風大廳加緊裝修,69家合院民宿即將啟動。
排湖風景區密塘漁村,10多家漁家風味餐廳時常滿座;沙湖國家級濕地公園,萬畝蘆葦蕩變身網紅露營地;鄭場鎮徐鴛村,一座半島時光民宿酒店悄然落成……
艾正權今年49歲,是排湖本土村民,搭上鄉村游發展快車,建成一家民宿,當上了小老板?!懊康街苣?,房間都俏得很?!彼f。
近年來,仙桃推進農旅、文旅深度融合,重點打造以阿爾迪有機生態園、仙桃源等為節點的環排湖旅游帶,以夢里水鄉、九合蘭園等為節點的仙西鄉村休閑旅游帶,成功創建省級休閑農業示范園區4個、農旅融合示范點136個。
依托“旅游+”“+旅游”,仙桃一個個鄉村蝶變,顏值更靚麗,價值在提升,村民的“旅游飯”越吃越香甜。
(hai_xiantao)官方微信。
